礦山鉆井法
[拼音]:kuangshan zuanjingfa
[外文]:shaft boring
用鉆井機鉆鑿立井井筒的施工方法(見圖)。1894年德國霍尼希曼 (H?nigmann)研制成分次擴孔旋轉鉆機,為現代鉆井法奠定了基礎。美國于1910年引進鉆井法,到50年代迅速發展,鉆井直徑多為1.5~4.5m,鉆井深度達1708m。中國于1969年開始使用鉆井法,已鉆鑿30多個井筒,最大鉆進直徑達8.8m。最大鉆井深度達508.6m。本法在掘進和支護兩個主要工序上實現了鑿井綜合機械化和一定程度的自動化,工人不下井操作,作業安全,勞動生產率高。近年在采礦、交通、軍工與水工等工程中廣泛應用。
鉆井機
包括鉆具、提吊系統、旋轉系統、洗井系統及其他輔助設施。鉆具由鉆頭和鉆桿組成,用于破巖和傳遞轉矩,鉆頭刀盤上鑲嵌不同形式的刀具。鉆具由鉆塔和提升設備組成的提吊系統下放或提吊。旋轉系統通過轉盤轉動鉆桿。洗井系統驅動洗井液(見鉆井流體)循環流動,沖洗巖渣并保護井壁。此外還有起重、打撈和測井儀表等輔助設備。鉆井的主要工序是鉆進、洗井和支護。中國礦山鉆井機起初由石油鉆機(見鉆井設備)改裝而成,以后制造出ND-1型、BZ-1型、SZ-9/700型等專用鉆井機。蘇聯生產 уЗΤΜ型擴孔鉆井機,уκБ型取心鉆井機,美國生產CSD型鉆井機,聯邦德國生產L系列鉆井機。
鉆進
根據鉆機能力和井筒直徑的不同,分為一次全斷面鉆進和先鉆超前小孔然后分級擴孔鉆進。在松軟沖積層中多用刮刀或長齒滾刀,軟巖中用楔齒滾刀,硬巖中用盤形滾刀和球齒滾刀。刀具在鉆頭自重作用下壓入巖石,旋轉、擠壓、剪切、破壞巖石。影響鉆進速度的主要因素是鉆壓、轉速和洗井凈度。鉆頭重量作用在刀具上的垂直壓力稱鉆壓,其大小由刀具壓入巖石的條件決定。通常楔齒滾刀常用長度比壓,即刀具與巖石接觸的單位長度上的壓力;球齒滾刀常用面積比壓,即刀具與巖石接觸的單位面積上的壓力。為保證鉆井垂直度,常使鉆頭處于半懸吊狀態,僅用鉆頭在洗井液中重量的40~60%作為鉆壓鉆進,稱減壓鉆進。刀具破巖的速度隨鉆頭轉數的增加而加快。轉數受鉆頭外緣線速度、刀具允許自轉速度與轉盤扭矩約束。鉆頭外緣線速度因護壁要求,在流砂層一般小于或等于0.7m/s,土層中小于或等于1.5m/s,基巖一般小于3m/s。
洗井
為減少巖渣重復破碎,提高鉆井效果,要求較好的洗井凈度。洗井液的性能、流量、流體的壓力和鉆頭結構形式等,都對洗井凈度有直接影響。表土層鉆進用泥漿作洗井液,其比重為1.15~1.25, 粘度17~25Pa?s,失水量每30分鐘6~12cm3,泥餅厚0.5~1.5mm,pH值7~9,膠體率≥97%,含砂量≤2~3%。在巖石中鉆進時可用清水作洗井液。洗井方式一般采用洗井液自鉆桿內流出的反循環方式,有的國家采用混合循環,正循環洗井僅用于小直徑井筒鉆進。反循環時由壓氣排液器(也稱空氣吸泥機)驅動洗井液循環流動,把巖屑帶出井筒外。
支護
使用預制鋼筋混凝土、鋼或復合井壁。常用懸浮下沉法下放井壁。通過一個特制的井壁鍋底與井壁聯接。各節井壁用鋼制法蘭盤和螺栓聯結,法蘭盤外側焊接密實并涂以防水涂料,以防漏水。井壁下沉時,井筒內要適量灌水,以控制下沉速度。井筒外側也要注水,以減小下沉時的摩擦阻力。沉至井底后,再進行壁后注漿充填。深井可分段下放井壁,分段注漿充填或在最后一次充填。
建筑資質代辦咨詢熱線:18382209800
標簽:礦山鉆井法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名稱:《礦山鉆井法》
文章鏈接:http://www.whatpixieswear.com/14259.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建筑標準規范、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