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校舍
[拼音]:Baohaosi Xiaoshe
[外文]:Bauhaus Building
包豪斯學校從魏瑪遷到德紹后建的校舍,1926年落成。它是現代主義建筑早期代表作之一,70年代作為建筑文物保護下來。設計人是包豪斯設計學院院長W.格羅皮烏斯。校舍為一綜合性建筑,由幾個功能不同的部分組成。占地面積約2630平方米,建筑面積近 1萬平方米。教室樓、實驗工廠均為四層,兩者之間是行政辦公用房和圖書館,學生宿舍是一座六層樓,通過一個兩層的食堂兼禮堂,同實驗工廠相連(見彩圖)。校舍的設計體現了格羅皮烏斯提倡的重視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藝術和技術相結合等原則。它的設計布局、構圖手法和建筑處理技巧等在以后的現代派建筑中被廣泛運用。
包豪斯校舍的設計有下述特點:
(1)校舍的形體和空間布局自由,按功能分區,又按使用關系而相互連接。它是一個多方向、多立面、多體量、多軸線、多入口的建筑物。為了使基地不被建筑隔斷,公共活動部分和行政辦公用房底層透空,可通行車輛、行人。
(2)按各部分不同的功能選擇不同的結構形式,賦予不同的形象。實驗工廠是一大通間,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和懸挑樓板。外墻采用成片的、貫通三層的玻璃幕墻,既利于采光,也顯示出與其他部分不同的外形。教室樓也是框架結構,由于間距不大,構造比較輕巧。水平的帶形窗和白墻相間是它的外形特征。宿舍采用鋼筋混凝土樓板和承重磚墻的混合結構;墻面較多,窗較小,各房間外面有各自的小陽臺,形成了寧靜和互不干擾的居住氣氛。食堂兼禮堂是集體使用的大空間,外形開朗。屋頂全是平頂,為空心樓板上設保溫層,鋪油氈和預制瀝青板構成,人們可以在屋頂上面活動。全部鑄鐵落水管隱藏在墻內,外形整潔。
(3)在造型上采取不對稱構圖和對比統一的手法。一個個沒有任何裝飾的立方體,由于體量組合得當,大小長短和前后高低錯落有致,實墻和透明的玻璃虛實相襯,白粉墻和深色窗框黑白分明,垂直向的墻面或窗和水平向帶形窗、陽臺、雨篷比例適度,顯得生動活潑。
建筑資質代辦咨詢熱線:18382209800
標簽:包豪斯校舍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名稱:《包豪斯校舍》
文章鏈接:http://www.whatpixieswear.com/14252.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建筑標準規范、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