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落架
[拼音]:qiluojia
[外文]:landing gear
飛機在地面停放、滑行、起降滑跑時用于支持飛機重量、吸收撞擊能量的飛機部件。初期的飛機起落架都由固定的支架和機輪組成,飛行中產生很大的阻力?,F代除少數低速小型飛機外,起落架在飛行中都收入機翼和機身內。
組成
為適應飛機起飛、著陸滑跑和地面滑行的需要,起落架的最下端裝有帶充氣輪胎的機輪。為了縮短著陸滑跑距離,機輪上裝有剎車或自動剎車裝置。此外還包括承力支柱、減震器(常用承力支柱作為減震器外筒)、收放機構、前輪減擺器和轉彎操縱機構等。承力支柱將機輪和減震器連接在機體上,并將著陸和滑行中的撞擊載荷傳遞給機體。前輪減擺器用于消除高速滑行中前輪的擺振。前輪轉彎操縱機構可以增加飛機地面轉彎的靈活性。對于在雪地和冰上起落的飛機,起落架上的機輪用滑橇代替。
布置型式
飛機上使用最多的是前三點式起落架(圖1a)。前輪在機頭下面遠離飛機重心處,可避免飛機剎車時出現“拿大頂”的危險。兩個主輪左右對稱地布置在重心稍后處,左右主輪有一定距離可保證飛機在地面滑行時不致傾倒。飛機在地面滑行和停放時,機身地板基本處于水平位置,便于旅客登機和貨物裝卸。重型飛機用增加機輪和支點數目的方法減低輪胎對跑道的壓力,以改善飛機在前線土跑道上的起降滑行能力,例如美國軍用運輸機C-5A,起飛重量達348噸,僅主輪就有24個,采用4個并列的多輪式車架(每個車架上有6個機輪),構成4個并列主支點。加上前支點共有5個支點,但仍然具有前三點式起落架的性質。早期在螺旋槳飛機上廣泛采用后三點式起落架(圖1b)。其特點是兩個主輪在重心稍前處,尾輪在機身尾部離重心較遠。后三點起落架重量比前三點輕,但是地面轉彎不夠靈活,剎車過猛時飛機有“拿大頂”的危險,現代飛機已很少采用。還有一種用得不多的自行車式起落架,它的前輪和主輪前后布置在飛機對稱面內(即在機身下部),重心距前輪與主輪幾乎相等。為防止轉彎時傾倒,在機翼下還布置有輔助小輪(圖1c)。這種布置型式由于起飛時抬頭困難而較少采用。
減震器
飛機在著陸接地瞬間或在不平的跑道上高速滑跑時,與地面發生劇烈的撞擊,除充氣輪胎可起小部分緩沖作用外,大部分撞擊能量要靠減震器吸收?,F代飛機上應用最廣的是油液空氣減震器(圖2 )。當減震器受撞擊壓縮時,空氣的作用相當于彈簧,貯存能量。而油液以極高的速度穿過小孔,吸收大量撞擊能量,把它們轉變為熱能,使飛機撞擊后很快平穩下來,不致顛簸不止。
建筑資質代辦咨詢熱線:18382209800
標簽:起落架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名稱:《起落架》
文章鏈接:http://www.whatpixieswear.com/13511.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建筑標準規范、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