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聲測量技術
[拼音]:zaosheng celiang jishu
[外文]:noise measuring technique
噪聲測量包括各種噪聲源和噪聲場基本特性參量的測量;噪聲控制中使用的吸聲和隔聲材料、減振阻尼材料的聲學性能測定;吸聲、隔聲、消聲、減振、隔振等控制措施的技術效能評定測量等。此外,研究噪聲對人體的影響和危害、對噪聲進行的主觀評價,制定各種環境噪聲標準等工作也需要噪聲測量提供科學的依據。準確地完成這些測量工作需要采用各種技術手段。
儀器的選擇
從最簡單的聲級計到復雜的成套測量系統,均可認為基本上是由傳聲器、放大器、濾波器、檢波器、指示器和電源等六個部分組成的(見噪聲測量儀器)。
正確地選擇儀器,應了解測量的目的和項目,以及與此有關的測量方法和噪聲評價量。同時,還要了解聲源和聲場的聲學特性(聲強、頻率特性、時間特征)和聲源的性能參數,環境狀況,以及聲源的尺寸。
在實驗室條件下,可采用精度較高的精密測量儀器;在現場,可采用普通便攜式儀器(見彩圖)。穩態環境噪聲可用普通聲級計;非穩態環境噪聲要求測量噪聲的統計參量,應采用積分聲級計,或用可以進行定時取樣的數字式聲級計。大面積地測量非穩態環境噪聲,最好采用多臺聲級計和多通道數據處理裝置,或采用多通道磁帶記錄儀進行現場測量,然后回到實驗室進行數據處理。普通穩態噪聲的頻譜分析可采用倍頻帶頻率分析儀;對包含純音成分的噪聲,則使用1/3倍頻帶或窄帶分析儀較為適宜;對瞬態噪聲(如槍、炮等脈沖聲)可采用脈沖聲級計測量脈沖峰值,或使用磁帶記錄儀在現場錄音,然后到實驗室使用示波器觀察脈沖波形,測量峰值。如果需要頻率分析,則須使用實時分析儀對脈沖信號進行頻率分析。
儀器的校準
噪聲測量儀器是一種計量儀表。如儀器使用交流電源,首先要檢查儀器所需電壓和供電頻率是否與電源相符。對于使用干電池的攜帶式儀器(如聲級計),則要檢查電池供電是否充足。在儀器接通電源后,通常利用儀器自身的標準電信號發生器校準儀器內放大器等電子線路的增益。由于傳聲器的穩定性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會不斷變動,所以還要對包括傳聲器在內的測量儀器進行聲校準。
儀器的操作
一般儀器的測量讀數取各級衰減器衰減量與表頭指示量之和。衰減器的正確使用可以提高信噪比。通常盡量減少輸入衰減器的衰減量,使輸出衰減器處于盡可能大的衰減檔位,并使表頭指示的數值在0~10分貝范圍內。衰減器可以保證放大器有適當的輸入,具有過載指示器的儀器,可通過衰減器的相應調節,避免由于放大器過載而產生削波失真。有時為了避免由于過載產生的測量誤差,不得不相互調節輸入輸出衰減器,犧牲最佳信噪比。
測點的選取
不同的噪聲測量內容有不同的測點布置方法。測點的分布要以各種噪聲測量規范為依據。待測聲學參量亦應按相應的規范要求進行測量。
一般機械噪聲的現場測量,選取測點的原則是盡可能接近機器,使機器的直達聲遠大于背景噪聲或反射聲。測量通風機、鼓風機、壓縮機、內燃機、燃氣輪機等進氣噪聲的測點應選取在進氣口軸向上,距管口平面不應小于管口直徑的1倍,也可選在距管口0.5米或1米處。排氣噪聲的測點,應選取在排氣口軸線45°的方向上,或管口平面上距離管口中心0.5米、1米或2米處。
干擾的消除
主要是減少外界環境條件對噪聲測量的影響。
(1)減少反射聲的影響:在測量現場附近有尺寸大于聲波波長的物體,則將產生反射聲。為避免反射聲對測量的影響,應使這種物體遠離聲源及傳聲器,或在選取測點時盡可能使直達聲大于反射聲10分貝以上。在自由場進行精密測量,應使用長電纜,將聲級計遠離傳聲器和聲源,以減少反射聲級的影響。
(2)消除背景噪聲的影響:將待測聲源關閉,使用同一測量儀器在相同位置上測量環境背景噪聲,并比較各頻帶的聲壓級。若各頻帶聲壓級相差大于10分貝,則背景噪聲對測量沒有影響,若差值小于10分貝則應按下表進行修正。聲源噪聲聲壓級等于測量值與修正值之和。
(3)減少顫噪聲的影響:高強聲(倍頻帶聲壓級在 120分貝以上)可能引起儀器殼體的振動。這種振動傳導至傳聲器上會引起顫噪聲。為減少或消除顫噪聲的影響,可將測量儀器與噪聲場隔離。
(4)減少風聲的影響:風吹過傳聲器會產生風噪聲。在室外測量時,最好在無風時進行。如風力小于三級,可使用防風罩罩住傳聲器進行測量。待測的噪聲強度不高而風力超過三級,則不宜進行測量。
- 參考書目
-
- Arnold P.G.Peterson, E.E.Gross, Noise Measurement,General Radio Company,Massachusetts,1972.
建筑資質代辦咨詢熱線:18382209800
標簽:zaosheng celiang jishu、噪聲測量技術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名稱:《噪聲測量技術》
文章鏈接:http://www.whatpixieswear.com/12666.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建筑標準規范、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處理。